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登录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除尊龙凯时集團投資主體的法人外,其他任何個人、機構均無權代表尊龙凯时集團與項目方簽署投資協議。尊龙凯时集團在投資過程中不收取除投資回報及管理費以外的任何費用。
產融結合回歸本土 廣州基金「基金+」模式多點開花

  2017年,廣州市政府對廣州基金提出了「兩個回歸」的要求——支持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廣州基礎建設投資。一年多以來,廣州基金緊扣「兩個回歸」開展各項業務,通過投資優秀新興企業、參與龍頭國企混改,推進專項產業基金等各項工作,積極發揮資本紐帶作用,助力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為做大做優做強廣州經濟做出紮實貢獻。

  4月16日,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地鐵設計院」)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議案。此舉表明地鐵設計院IPO申報相關事項已完成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決策程序,為完成廣東證監局的上市輔導最終驗收和IPO申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向資本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參與投資的地鐵設計院,成立於1993年8月,是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建築、環境工程、人防的規劃、勘測、設計、研究、諮詢等業務,是一家綜合性的甲級設計研究院。早在2018年中,地鐵設計院通過增資擴股引入5家戰略投資者(投後持股合計10%)。廣州基金設立的廣州創智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下稱「創智基金」)是唯一一家投資基金主體。

  目前,地鐵設計院已取得最高工程設計資質——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同時具有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甲級、工程測量甲級、水文地質乙級)、工程諮詢資信甲級(軌道交通、建築、市政公用工程甲級諮詢)、城鄉規劃編制甲級、人防工程甲級等資質,主營業務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建築等領域的勘察設計、規劃諮詢、工程總承包等。公司未來藉助資本力量,將進一步建設成為國內一流、開放、務實的規劃勘察設計研究企業,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基金+」撬動本地產業發展

  對地鐵設計院的戰略投資,是近一年多以來,廣州基金落實「兩個回歸」精神的最新一例。

  2019年1月,北京鼎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011.SZ,下稱「鼎漢技術」)發佈公告,廣州基金管理的廣州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發展基金(下簡稱「軌交基金」)通過協議轉讓,受讓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該公司9.12%的股份,完成了對鼎漢技術的戰略投資。

  軌道交通產業是廣州市「十三五」時期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體系、重點推動發展的產業之一。通過此次入股, 軌交基金將與鼎漢技術開展戰略合作和資源共享,引導市外的優質軌道交通企業和科技轉化成果落地廣州,完善本地軌道交通產業鏈佈局,助力將軌道交通產業打造成為廣州市新的千億級支柱產業。

  「我們把廣州交通軌道產業鏈條梳理了一遍。在這個鏈條上,對於廣州已有的產業,我們選擇龍頭企業增大投資,助其做大做強;對於缺失的產業,我們則通過投資將其引入,填補產業鏈空白。這體現了廣州基金通過產融結合和國企『基金+』的形式,對打造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支撐作用。」 廣州基金負責該項目的一位負責人說。

  據其透露,軌交基金迄今已經累計投資四個項目,實際落地金額近4.8億元,相關被投資企業均在廣州投資了總部和獨立子公司,未來預計可為廣州市貢獻產值逾百億,稅收逾十億。

  這也是廣州基金響應市委市政府要求,支持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融結合的重要實踐。

  分析人士指出,實體產業是廣州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關鍵支撐,關乎廣州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後勁。而以引導基金為核心、具有槓桿放大功能的產業基金,將在廣州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輸血」功能。

  目前,廣州已成立了廣州基金、南粵基金、開發區基金、南沙基金等數個地級、區級主權投資基金。以廣州基金為例,其作為地方主權基金,始終圍繞着「助力本地產業轉型升級」這一使命,力求將「政策導向」與「市場運作」有機結合,打造以資本為動力助推本地產業提檔升級的「基金+」模式。截至2018年底,廣州基金通過股權直投、管理引導基金、成立專項基金等方式,累計成立了191支基金,投資347個項目,推動13家企業實現上市,參股55家上市公司。

  「廣州基金將積極發揮國資產業引導功能,多渠道、高效率整合社會資源,投資廣州本地戰略性新興領域的優質企業,引導投資基金和優質企業駐粵落地,促進廣州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廣州基金子公司科金控股相關人士表示。

  投資「三結合」原則

  除了軌道交通產業外,汽車產業、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亦是廣州基金重點投資方向。

  廣州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種新興的權益融資工具,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必須緊跟政策方向與產業重點進行佈局,切實體現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放大政府財政資金引導效應、激活社會資本的使命。」

  比如,圍繞市政府大力提倡的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戰略,聯同廣州市無線電集團設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與三一重工合作設立工業互聯網基金、與創新工場合作設立人工智能基金、與中國聯通合作設立工業物聯網基金、參與廣州冷泉港生物醫藥基金等產業基金。

  「廣州基金在項目選擇和資金投向上一直堅持『三結合』原則,即與本地城市支柱產業相結合、與市國資委提出的重點發展產業相結合、與本地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相結合。」這位負責人表示。

  除上述直投項目和專項基金之外,廣州基金還受託管理着廣州市的創業引導基金、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產業基金、種業發展基金等,創造性地搭建起「政策引導+平台服務+市場服務」的多層次、聯動性引導基金合作模式。

  其中,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4隻子基金(其中2隻已退出),投資項目54個,推動14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此外,由子公司新興基金管理的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種業發展基金、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財政累計投資超過25億元,累計參股設立70多隻子基金,吸引社會資金近140億元,財政槓桿放大倍數近7倍,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明顯。直接或間接投資近250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有5家是新興基金受託管理的引導基金合作子基金所投資的項目,包括市發展改革委主管的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子基金投資的方邦電子、光峰科技、紫晶信息、等4個項目;以及市工信局主管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子基金投資的晶晨半導體項目。其中,晶晨半導體為全國首家受理的科創板項目,方邦為電子廣州第一家受理的科創板項目。

  「輸血」本地實體企業

  在緊跟產業政策發展重點的同時,國企改革亦是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此領域,廣州基金提出了獨特的「混改2.0模式」,包含基金投資、產業賦能、股權激勵、資本運作四大要素。截至目前,廣州基金已與10餘家國企發起設立混改基金或產業基金,從四個層面設立了針對國企改革的基金群,分別是國家級基金、行業級基金、企業級基金以及項目級基金,已成為國內深耕國企改革的國資基金之一。

  比如,在國家級基金層面,廣州基金聯合中國國新設立了國新央企運營廣州基金,總規模1500億元,是目前廣州單體規模最大的基金。

  廣州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基金的使命是要為廣州本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廣州市國企主業做大,提高廣州市國資在重點發展行業的話語權,增強廣州支柱產業在全國甚至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此外,作為廣州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廣州基金始終貫徹產業鏈投資思維,精準挖掘行業獨角獸,投資了雲從科技、廣電計量等一批本地未來獨角獸企業。

  其中,在2018年10月剛剛宣佈正式完成B+輪融資的廣州雲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雲從科技」),主要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承擔了國家發改委人工智能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是人工智能行業國家隊和AI行業四小龍之一,也是廣州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廣電計量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獨立第三方計量檢測服務機構,服務遍佈汽車、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行業,業績年均增長40%以上,是廣州國資唯一在審的IPO項目、中小板排隊第10位;奇化網、地鐵設計院均已納入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範圍。

  創新基建投融資模式

  除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之外,創新基建投融資模式、支持廣州城市建設亦是廣州基金的重要使命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自43號文改變了以融資平台為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以來,政府投資基金在推動形成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新融資模式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模式中,政府投資基金以其靈活、專業、橫跨產業和金融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應對市場變化,為基礎設施投資體制改革提供強大助力。

  由廣州基金子公司城發基金管理的國壽基金、新華基金,在廣州基礎設施類項目中已確定投資額近兩百億元,先後投資了城投金融城、南沙港鐵路、穗清幫扶基金、從化水環境整治、廣鋼地塊保障房等項目,為廣州城市建設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廣州基金還積極對接市鐵投、市交投集團等投融資項目,已分別向市鐵投集團、市交投集團投出20.345億元、15億元,年內計劃向市城投集團投出100億元(已投出10億元),支持廣州市各類基礎設施建設。

  這種創新性金融模式,解決了基礎設施投資的關鍵制約因素,激活民間資本等各類資金參與到這種長周期、大規模、公益性和服務性並舉的投資項目中,實現民資和國資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城發基金回歸『支持廣州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廣州產業發展』的創設目標,着手全力投向市屬國有平台,以實際行動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城發基金董事長林耀軍說,「在市國資委的統籌安排和上級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我們以存量資金全部、儘快、合規投出為目標,只爭朝夕與市屬國有企業進行對接和投放。同時,我們對以往項目進行了盤點清理,回籠資金,以期最終形成國壽、新華基金400億整體資金的有序滾動投放,為廣州建設發展持續提供重要資金支持。」

  「未來,廣州基金會始終以服務廣州產業發展佈局為導向,通過搭建混合型股權投資基金或直接出資的方式,加強對成長潛力大的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整合對接各方資源,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領下,聚合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廣州創新創業領域,為廣州股權投資市場的深入發展、廣州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注入不竭動力。」廣州基金總經理劉志軍表示。

  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