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登录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除尊龙凯时集團投資主體的法人外,其他任何個人、機構均無權代表尊龙凯时集團與項目方簽署投資協議。尊龙凯时集團在投資過程中不收取除投資回報及管理費以外的任何費用。
    供應鏈金融立規驅劣幣

      在承興供應鏈事件尚無定論之際,銀保監會向各行業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19〕155號),對從事供應鏈金融的機構提出業務標準。立「軍規」旨在釐清如火如荼發展的供應鏈金融閉環關係。

      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供應鏈金融涉及上下游企業(融資方)、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供給方),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參與主體)等諸多參與方。在此閉環圈中,邏輯上,資金端規範之後,其可能的緊縮效應往往會傳導至融資方上下游企業。

      不過,細觀155號文,不難發現其意在規範供應鏈金融市場,而非壓制。而快速升溫於2017年的供應鏈金融正是基於政策推動,其發展才勢如破竹。比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文件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2019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亦指出,商業銀行要依託產業鏈核心企業信用、真實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閉環,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無需抵押擔保的訂單融資、應收應付賬款融資。

      這根被賦予普惠金融意願的供應鏈「閉圈鏈條」還牽動了八個部委。2018年4月印發的《商務部等8部門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號),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城市試點和企業試點。

      政策加持之下,供應鏈金融這把火燒得尤其旺盛。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供應鏈(金融ABS)發行規模約1438億;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或達27萬億元。

      現在,銀保監會輕輕拉動了這根鏈條上的資金提供端,那麼,幾大核心參與方是否有恙?試點之中的供應鏈金融創新與應用會受影響嗎?

      本質上,供應鏈金融是種融資模式創新,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但實際操作中,時有偏差。

      或許,近期的承業事件更像應收賬款融資騙局。理論上,承興年銷售額不足以支撐34億的應收款,若數據不假,則風控明顯失職。155號文就要求銀行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事實上,銀保監會亦是142號文的會簽部門之一。此次的155號文與國務院84號及八部委142文一脈相承;可見強調「規範經營,防範風險」是政府發力供應鏈金融的一貫原則。

      只是,某些時候,新興事物一旦被貼上「風口」的標籤,在標準化體系建設尚未搭建完善之時,往往會被異化,尤其當它可歸類於金融科技賦能的大範疇時——在類金融科技的大框之下,各類「玩家」良莠不齊。還記得一度異常火爆的網貸、消費金融麼?趨利資本先是沖向互聯網金融,之後又擠往「供應鏈金融」,且悄然由C端金融轉為B端佈局……

      與之對應,金融科技監管也由一度的包容性監管轉為目前的嚴監管。但當前環境下,有人擔心,金融過度嚴監管恐會抑制金融科技的創新。

      央行科技司司李偉公開稱,人民銀行正在制定金融科技的發展規劃。央行會同相關部委,在北京、上海等十個省市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即中國版的監管沙盒。此次試點,一開始就設計了風險補償和退出的機制,可以推倒重來。

      由此,一個市場期待的、統籌兼顧與高效開放之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正漸行漸進麼?而此過程中,有了推倒重來的信心,是否我們在制度設計上就會多些自信?少走些彎路?多些實踐調研,少些運動式的「一刀切」監管?「立規」也好,「包容」也罷;監管與創新的平衡不啻為一種「藝術」,技術之外,亦需要經驗積澱。竊以為,歷經風險洗禮之後,市場生態環境會日趨健康。正如,155號下發後,我們亦聽見來自供應鏈技術端企業的聲音:風控出問題的多是非銀行金融機構,155號文對於類似「中企雲鏈」,包括「磁雲科技」等創新平台反而是種機遇。

      我們相信,不只是供應鏈金融領域,其他市場亦如此,理應用監管科技、用標準化、制度化建設讓「造假者」無孔而鑽、讓劣幣出局。玩火者得當心了!

      來源:鳳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