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登录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除尊龙凯时集團投資主體的法人外,其他任何個人、機構均無權代表尊龙凯时集團與項目方簽署投資協議。尊龙凯时集團在投資過程中不收取除投資回報及管理費以外的任何費用。
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有效

  「十三五」以來,財政部門堅持以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加有效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了更大作用,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不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切實減輕實體經濟負擔

  實體經濟是一國的經濟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財政部門堅持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5年來,結合稅制改革,財政部門重點圍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實施了一系列減稅政策。「營改增」全部推開,深化增值稅改革,簡併稅率檔次,降低增值稅稅率,實施留抵退稅政策。扶持小微企業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政策不斷擴圍,支持研發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完善。提高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減輕工薪階層稅負。降低關稅總水平,支持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普遍性降費力度,持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通過較大幅度降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統計顯示,2016—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分別約為5700億元、1萬億元、1.3萬億元和2.36萬億元,今年預計再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

  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處置殭屍企業,推動產能過剩行業出清。落實企業改制重組、去產能調結構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增強微觀主體活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加強對公共科技活動支持,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解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問題。

  提升產業鏈水平,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資本、資源向戰略關鍵領域聚焦。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綜合運用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支持。用好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緩解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規模支持擴大國內需求

  受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大力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十三五」以來,財政收入增長總體有所放緩,在此背景下,我國通過增加一定的財政赤字,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更好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2016—2019年,全國財政赤字規模從2.18萬億元增加到2.76萬億元,今年為應對疫情衝擊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到3.76萬億元。通過統籌財政收入、赤字、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財政支出從2013年的14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3.9萬億元,年均增長9.6%,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年均增速2.4個百分點。今年預算安排財政支出24.8萬億元,繼續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

  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財政部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有保有壓,不斷優化支出結構,精準聚焦增強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支撐能力,着力促消費、穩投資,釋放內需潛力。不斷增加中央基建投資規模,優化投資方向和結構,集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等方面。順應服務消費加快新趨勢,支持擴大教育、文化、體育、養老、醫療等服務供給,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擴大農村消費,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為支持地方穩投資、補短板,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16—2020年,新增債務限額從1000億元增加3.75萬億元,發揮對拉動投資的槓桿作用。

  強化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事關國家發展全局,既是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針對突出問題,精準攻堅,集中力量打好重點戰役。堅持疏堵並舉,不斷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截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為82.9%,低於國際通行的100%—120%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

  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完善資金和政策體系,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主要用於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收入水平等方面,在農業、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七大標誌性戰役,中央財政不斷增加用於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的投入,統籌兼顧、標本兼治,聚焦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的突出環境問題,實施北方城市清潔取暖試點,支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污染土壤修復與治理等重點工作,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財政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十三五」以來,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同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線,推動完善相關領域的支出政策和機制設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支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着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突出問題,支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適當提高城鄉低保、專項救助等標準。2016—2019年,與民生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住房保障、節能環保、文化體育與傳媒等重點支出合計從9.6萬億元增加到12.4萬億元,佔總支出比重從51.1%提高到52.1%。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財政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財政宏觀調控,繼續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